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攀岩小常識

原文請見:
http://www.climbing.com/skill/tech-tips-sport-gym-dandy-2/

作者:Chris Wall
繪圖:Mike Clelland
譯者:Pony

  
圖一:墜落時別像塊木頭一樣傻傻地著地

在室內攀岩館軟墊上像貓般輕巧的著地
在有舖設軟墊且沒有障礙物的空間裡,室內抱石館應該要比戶外岩場來的安全。然而,常見的腳踝扭傷、背部拉傷以及肘關節脫臼案例顯示,我們可能陷入在抱石館裡比較安全的錯覺中。跟攀登一樣,著地也是一種要學習的技巧。我們是向上攀爬的運動員,同樣地,也有向下墜落的萬一時刻(如圖一)。抱石館通常通常會提供一種,甚至多達四種不同的著地表面材質,各自有其優點及潛在危險。


  • 細礫地:也許是最不會扯動腳踝的表面,但若要在上面滾動的話可能會磨破皮。
  • 碎橡膠地墊:也不對腳踝造成太大負擔,但特定區域有可能會磨損。
  • 全鋪式軟墊:通常頂層會用高密度泡棉(0.5到1英吋厚)以及數英吋厚的連通型泡棉組成。質地厚實且不容易有意外,但要注意在軟墊間的接縫處,可能會因為踩踏而凹陷。
  • 厚軟墊:通常是用軟式連通型泡棉、裁切的連通型泡棉或是二手床墊。適用於(在合理高度下)從陡峭的抱石牆面上往背後墜落,但額外的彈力可能會在用腳掌先著地時對腳踝產生壓力。

根據調查顯示:
無論如何,在開始嘗試「路線名:瘀青/高手級/3點/難度V」的路線之前,先清空墜落著地的區域。有可能在哪裡下降或墜落?確認地面的礫石或橡膠墊沒有因為磨損而暴露在著地於下層硬地面的風險裡。把軟墊調整到適當位置,並且確認在著地動線上沒有異物。要小心別踩在軟墊的接縫或間隙裡。

傾聽內心的直覺
大部分的著地都是基於自發性的下降(無論是從岩牆頂端或路線中途),大多數傷害也多在此時發生。當從牆上跳下來時,記住要沿鉛直線下降。用腳先著地、腳尖朝前、雙膝彎曲。藉由讓身體向把手風琴般倒下且向後往背部滾動來將接觸地面的衝擊力分散(如圖二),而不是完全用腳踝、膝蓋、臀部跟下背部來吸收衝擊。墜落時會犯的錯誤。除非後方有障礙物(像是牆壁、人員或其他東西),否則鮮少有著地後仍站在原地的需要。把手臂往後推撐可能會造成手肘、手腕或肩膀脫臼或是斷裂。同樣地,往前滾動時也要小心,有可能頭部會撞到膝蓋、岩牆或礫石,這都會減損我們神采飛揚的外表。很明顯地,意外墜弱使得經過調整的著地更加困難。在下次訓練週期開始時試試這些著地的基本技巧,所以當有意外墜落發生時,可以反射性地安全著地。記住,冰塊應該用來冰鎮酒杯裡的雞尾酒,而不是用來冰敷腳踝!

圖二: 用腳先著地、腳尖朝前、雙膝彎曲。 藉由讓身體向把手風琴般倒下且向後往背部滾動來將接觸地面的衝擊力分散(如圖二),而不是完全用腳踝、膝蓋、臀部跟下背部來吸收衝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