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rise on the way to GII summit. Photo by Cory Richards Source |
因緣際會,這週末透過朋友的介紹,台灣TNF的代理商邀我幫忙TNF Speaker Series的演講,而當下我馬上就答應了。不為別的,而是因為講座邀請到了在2011年2月爬上GII,完成喀喇崑崙山區首座八千米高峰冬攀的Cory Richards。有這麼好的機會能跟國際一流的登山者接觸(況且是創記錄的登山者),當然不能放過。
先簡單回顧以下Cory個人重要的攀登記錄:
南美洲
- Tocllaraju西壁獨攀,17小時內叢Huaraz往返攻頂完成。 06年7月
- Ranrapalca北壁。06年7月。
- Taulliraju GHMH路線。06年6月。
- 三度嘗試Huantsan西南稜/壁路線
- Snow Dome的Polarity路線(VI WI 5+),跟Dana Ruddy以及Ian Welstead共同首攀。07年10月
- 布萊斯山(Mt. Bryce)北壁的Not So Direct Couloir路線(V WI4 m4 5.8),跟Rahphael Slawinski、Eamonn Walsh以及Dana Ruddy共同首攀。07年。
- 首攀Yamnuska的Yamabushi路線(IV 5.13a),跟Will Gadd同行。
- Kwangde Shar峰北壁Cobra Norte路線(VI WI 5+ M8 5.9)與Ines Papert共同完成首攀(冬季首攀)。09年1月。
- 馬卡鹿峰(Makalu)獨攀失敗,止步於7400高尺高度。09年5月。
- Ama Dablam峰登頂。09年11月。
- Tawoche峰中央南稜路線(5.10 M6 AI4),跟 Renan Ozturk共同完成首攀。10年1月。
- 洛子峰(Lhotse)登頂,於6天內完成,沒有預先進行高度適應。10年5月。
- 努子峰(Nuptse)南壁嘗試攀登失敗。10年11月。
- 加歇布朗二號峰(GII),跟Simone Moro(義大利)、Denid Urubko(哈薩克)共同完成GII冬季首攀,也是喀喇崑崙地區8000米級高峰首次冬季首攀。11年2月。
- 受國家地理雜誌邀請,與Pete Athans前往 Mustang。10年8月,11年3、6月。
3/8第一次跟Cory見面,他給我的第一印象跟登山完全扯不上邊。年輕的臉龐還沒有太多被冰雪斧鑿的痕跡,而他讓人感覺相當隨性、具有親和力,與想像中對於攀登或愛好事物有強烈執著的登山者或運動員不同。
這次Cory的分享內容主要聚焦在他的成長、攝影、攀登,以及在完成GII冬攀後的規劃。
與很多愛好野外活動的運動員一樣,Cory出生在一個熱愛登山、攀岩、滑雪等戶外活動的家庭裡。Cory從大約5歲開始就開始接觸攀岩活動,而他的家族也跟美國一些傳奇的攀登者,像是Alex Lowe、Fred Beckey等人有所往來,在這樣的氛圍之中,要說Cory從小就浸淫在由戶外活動組成的世界也不為過。
Cory要比同齡的孩童聰明一些,所以在12歲時進了高中。在沉浮兩年之後,Cory正式在14歲時從高中輟學,開啟了一段浪蕩的人生。在搬到奧地利薩爾茲堡後,Cory開始在攝影師Andrew Phelps手下工作,學習攝影技巧。往後的幾年之間,他主要以拍攝時尚平面雜誌照片為業,而只要存夠錢就進行他熱愛的攀登活動。
這幾年之間的攀登,雖然不足以讓他名列傳奇登山者的聖殿之中,但也著實讓Cory累積不少的攀登經驗。幾次喜瑪拉雅地區的遠征,不管是身為攀登者或是隨行攝影師,都讓Cory對這個偏遠佛國的群山峻嶺有著更深的認識跟羈絆。在跟Ines Papert在Kwande Shar開創新路線之後,Cory無法忘懷他在攀登過程中見證的的那片神聖山巔──那是由馬卡魯峰、Ama Dablam峰、洛子峰、珠峰、努子峰在視覺上串連接成的美麗景象,直接衝擊當下在山壁上的Cory的內心。
Cory在邂逅這些山峰的四年之間,陸續地攀登這些山峰。然而這些攀登過程就跟他的人生一樣起起落落,有成功登頂的喜悅,也有鎩羽而歸的落寞。Cory在講述這些經歷的時候,語調平常,攀登的成敗對他而言並不是促使他勇往直前的主因,真正能讓他一再回到群山擁抱的是他對自然、對攀登、對當地人群的熱愛,而這樣的愛不會因為沒有站上某座山巔的頂點而被熄滅。
比較可惜的是這次Cory沒有針對GII冬攀進行詳盡的敘述,可能也是顧及亞洲這邊攀登型態跟大眾胃口,而將他的講演主題做過調整。但從他跟Simone、Urubko在倫敦進行的巡迴講座內容來看,有很多精采的故事是因為這三人組成的團體才激盪出照人花火。Cory其實本來不在GII冬攀的計畫之內,而GII也預設應該是Simone跟Urubko這兩位山界名宿的囊中物,Cory的資歷對他們來說根本不足以成大事。當時是在珠峰基地營的Simone力邀Cory加入GII冬攀團隊中,而Urubko這位不信任美國佬的哈薩克人則是一直對Cory抱有稍許的懷疑。在講座中Simone有說到他會邀請Cory加入攀登隊是因為他相信自己「鼻子中的直覺」,而這種登山者在險峻環境中培養出來的直覺也讓他們躲過在GV山壁上的那場大雪崩。
高山攀登界流傳著一句話「登頂只是半途」,其實這話說得太客氣了,登頂根本連半途都不到,因為絕大部分的危險、挑戰、意外,都是發生在登頂後下撤的途中。由於登頂通常都是中午或下午十分,攀登隊員登頂後常常要拖著疲累的身軀,在逐漸下降的氣溫、稀微光線裡返回基地營。Cory他們登頂的那天就是這樣的狀況。根據Outside的文章敘述,登頂後的下撤過程中,能見度只有大約5公尺,而當時吹著時速近100公里的強風。三人在茫茫風雪裡好不容易找到高地營的帳棚。第三天的下山途中因為前幾天累積的雪量過多,雖然先前所插的竹枝都還可見,但先前走過的痕跡已經被新雪覆蓋,這代表著他們有可能踩空、摔落進軟雪層下的冰河裂隙。
高山攀登界流傳著一句話「登頂只是半途」,其實這話說得太客氣了,登頂根本連半途都不到,因為絕大部分的危險、挑戰、意外,都是發生在登頂後下撤的途中。由於登頂通常都是中午或下午十分,攀登隊員登頂後常常要拖著疲累的身軀,在逐漸下降的氣溫、稀微光線裡返回基地營。Cory他們登頂的那天就是這樣的狀況。根據Outside的文章敘述,登頂後的下撤過程中,能見度只有大約5公尺,而當時吹著時速近100公里的強風。三人在茫茫風雪裡好不容易找到高地營的帳棚。第三天的下山途中因為前幾天累積的雪量過多,雖然先前所插的竹枝都還可見,但先前走過的痕跡已經被新雪覆蓋,這代表著他們有可能踩空、摔落進軟雪層下的冰河裂隙。
在攀登隊的下撤途中,加歇布朗5號峰山壁上約700公尺遠處有了座冰塔崩塌,而當時因為崩塌而誘發的雪崩強度大約到達四級。雪崩強弱依照定義共分四等級,而等級四的雪崩在寬度上超過1000公尺、體積超過10000立方公尺的雪量,力量足以「掩埋或摧毀卡車、火車,大型建築或森林區域」(wiki)。
從看到雪崩到了解自己被埋在雪堆裡但沒有死去,短短的30秒之間Cory經歷了他攀登生涯最戲劇性,也最愴痛的一刻。可能是登山者的直覺讓Simone的走向比較不受到雪崩衝擊,在確認生還後,Simone趕緊將Cory從雪堆挖出來,而Cory也在這時拍下這張成為國家地理雜誌封面照片的臉部特寫:
Photo by Cory Richards Source |
在從雪崩死裡逃生之後,Cory當天的壞運尚未結束。受到雪崩驚嚇的Cory想要儘快離開GV的雪坡,進而偏離了他們上山的路線。就在Cory站上一塊凸起的雪包之後,腳下的冰雪崩解,而他也立刻掉落進腳下冰河裂隙的萬丈深淵中,幸好Urubko即時制動住,才讓驚魂未定的Cory有機會再爬回地面。
這次跟Cory短暫的兩天會面裡,除了攀登以外,他還分享了很多有關攝影、攀登對他的影響。而他在跟記者進行面訪時,我也有幸能在旁聽到第一手的回應跟想法。
其中比較有印象的回答如下
(被問到自己的攝影作品中有無最喜歡一幅)
Cory本人沒有所謂「最喜歡」的照片。對於藝術家來說,即使有些小瑕疵,每個作品都是很好的成果。但他有幾幅照片是他認為很有啟發性或是可以作為個人攝影生涯里程碑的作品。除了在GII的日出照以外,對他最能帶來啟示的是這張:
Photo by Cory Richards |
另外一個讓我印象很深的問題是當Cory被問到如何說服家人、贏得家人的支持,讓他繼續登山。Cory回答讓人羨慕:我從小就讓我的父母在這樣的環境中扶養長大,所以他們也都能認同我的攀登活動。至於妻子Olivia,一方面因為她本身也是個戶外活動者,二方面因為她愛我。她知道我愛攀登,而攀登中的風險原來就是攀登的一部分,這當然無需掛慮。愛就是讓彼此做彼此喜歡的事,這就是愛。所以我從來不需要去設法取得家人或妻子的體諒。
相關連結:
Cory攝影工作室
Cory攝影工作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